芝川 芝水 芝秀桥 |
2014/3/4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2487 |
芝川 芝水 芝秀桥
郭 珺
由韩城老城沿108国道南行10公里,就到了现今韩城经济“一心两翼”的南翼——芝川镇。单是这一翼字,便道尽了芝川在韩城古今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 据说芝川镇的来历,与汉武帝刘彻有关。 刘彻年老怕死,就听信方土之言,到处封禅以求长生不老。有一年来到韩城的挟荔宫,准备过黄河拜祭苍天厚土时,听人说吕庄村一尼姑发现了一棵硕大灵芝。他想着当年仙人白娘子救许仙,千辛万苦才从天上盗回了宝物灵芝,那么灵芝吃了定会延年益寿。于是汉武帝不渡河了,急令臣下访尼姑采灵芝,果然在一石洞中找到。汉武帝传令召见尼姑,因其采灵芝有功,特赐名“芝秀”,并令造“灵芝庵”,封芝秀做庵主。御厨精心炮制灵芝汤,汉武帝品尝后觉味道鲜美,精神大振,叹曰:“植荔子兮,挟荔宫;食灵芝兮,芝川中。” 从此,发现灵芝的这条大川即被定名芝川,川中之河改名芝水。其后兴建的城镇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称为芝川镇了。 芝水原名陶渠水,以上传说《同州记》中略有记载。芝水位于韩城市区南部,发源于黄龙山主脊东侧的尖山北麓苏家坪沟。流经段家河村即汇入蔡水,后又于清水村南汇入遂水,西边汇入甜水沟水,到吕庄村汇入沆水后,绕芝川镇于司马迁祠东注入涺河(韩城人俗称县河)。由于流域内植被覆盖较好,除洪水期外一般四季水流清澈。近年来,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之益,芝水流域的农民们栽椒种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芝川古城位于今芝川镇政府东500米处的黄河之滨。据《韩城县志·张士佩纂》载,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韩城知县全文始筑芝川城,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环周5华里。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知县马春芳续修,除增高加厚城墙外,还重修了城门楼。芝川城有5个城门,俗称五门镇。 “芝川城,是土的,城门楼是砖箍的。进城门,用目观,3个石牌楼立的仙。东边广林开大店,西边桂珍卖洋烟,京货铺子古衣店,打馍炉子羊肉馆,包子煳卜纸扎串,铁匠银匠金刚钻……东关通向芝川渡,南司马坡去长安,过万佛楼走县城(北关),西关直上高门原……”从流传在芝川一带的儿歌中,可以想见当年芝川城的繁华。 据说当年的芝川城有3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街中心有府君庙古建筑群,占地20亩。城内南北大街为容纳200多家店铺的商业街,各种行当应有尽有。府君庙每年都要唱几次大戏,热闹非凡。当时,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芝川镇的黄河河运繁忙异常,作为黄河上的重要水运码头之一,芝川渡每日上下千帆,往来客商如云。夜晚运煤的船队一靠岸,大灯笼高挂的商业街比白天还热闹。驮着关外皮货、盐、沙蒿等物的内蒙、宁夏、甘肃商队,骑着高大的骆驼,时常来城内送货,走时又带上芝川的铁铧、铁锅、布匹,运往全国各地。 芝川城地势低洼,加上黄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芝水、涺水难畅其流。解放初期,芝川的水患开始增多。经省政府批准,古城居民于1969—1979年陆续西迁、南迁至高处,古老的芝川古城逐渐风化湮没在了历史的变迁之中。但那种极致的繁华,却如石雕斧刻般留在了芝川人的记忆里。现在的芝川人,早已开始了以稼穑为主的庄稼人生涯,或许是舍不得古老的芝川文明吧,年长些的芝川人宁肯守着“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的古训,断不离开家乡半步。而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后生,就有着与他们父辈、祖父辈截然不同的思想,他们不仅在家乡折腾出了大棚菜,办起了各种企业,甚或扛着一把擀杖、一口鏊就敢天南地北闯天下。他们继承拓展了祖先的经商天赋和才华,在挣回大把钞票的同时,也使各地的新观念、新潮流在芝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尚不古老的芝川文化增添着新的内涵。走在芝川镇街头,那林立的商业店铺老板,乃至果贩、菜贩,一个个都聪明绝顶,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祖辈。这不,年少的当家们就夸下海口:芝川的新繁荣才刚刚开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邑南二十里之遥,是为芝水镇,有水曰芝,有桥维石。北达龙门之镇,南接司马之坡,诚要衢亦巨绩也。特以大河逼临,因之下流迅突,其址既渐次以冲剥,柱梁将尽失所凭依。……则铺石水底,系以铁锭,自西向东,凡四丈,阔六丈有奇……行见长虹卧波,绩与清泉俱永,中流砥柱,名随芝草齐芳矣……”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0—1781年)任韩城知县的河南进士周渭在《砌修芝水桥基址记》中,不仅介绍了芝秀桥的地点、桥梁长短,还对桥进行了评述。 据县志记载,芝秀桥架于芝川古镇南、古司马坡下芝水之上,始建于明隆庆年间,乾隆四十五年重修。1936年,杨虎城、邵力子又拨款重修,桥为石拱五孔,长110米,宽5.2米。 古芝秀桥,是芝川古城人出南关去长安的必经之道,今则为拜谒司马迁、游览司马迁祠的必过之桥。走过芝秀桥,走进历史;走出太史祠,走进现代。 站在古风古韵的芝秀石桥上,赫然入目的是气势雄伟、端庄静穆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在芝川东南高岗上,它东眺黄河,西枕梁山,魏长城横亘于南,芝水环流北麓脚下,新修的广场依山傍水,风景如诗如画。 站在这历史与现代对接的石桥上,韩城人引以为自豪的司马迁,如高岗寝殿神龛内的坐像般黑须三绺飘胸,身着红袍、手扶玉带,目光炯炯地直视着历史,直视着上下三千年的兴衰更替;他又仿佛要从神龛立起,走上山岗,目睹家乡的惊天巨变。 “芝川烟雨幕平庭,司马坡前拜汉墟”。史马迁一支笔写尽了天下的美丑忠奸善恶,身后还为家乡人留下了可供万世瞻拜的旅游资源。 “一抔黄土乾坤老,万古雄文日月生”。历史已把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荣誉,加冕给了这位吃着芝水长大的汉代伟人。走过石道,踏上从山门到祠门的砖砌九十九级台阶,踞高俯望,紧紧偎依太史祠的芝秀桥古色古香,桥上的石桩清晰可数。有水的日子,芝水河如玉带般,绕着祠脚东流。远眺东方,滚滚黄河在阳光照耀下,看不见平日的浑黄,只是泛着粼粼波光,而那水流冲刷、泥沙淤积而成的黄河夹心滩,倒是黑亮得耀眼。 如今的芝秀桥,也仍是芝川唯一的石桥,但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桥了。从2003年开始,一条横跨芝川东南高岗与东原的长达3000多米的西禹高速公路芝川特大桥如卧波长虹,崛起在芝秀桥的正东。与高大、威猛、气派的高速路特大桥相比,芝秀桥更像一位身着古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绝色少女,温润如玉、典雅若兰。小桥使大桥生色,大桥为小桥着彩,好一幅美轮美奂的“双桥比美图”! 双桥无言、太史祠无言、古老的芝川古城无言;芝水默默东流,黄河浩荡入海,但它们都见证过芝川的过去、现在,它们也将再去见证韩城“白菜心”——芝川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