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明天,我们住什么样的城市——聚焦海绵城市建设

2015/10/19   来自:新华网   点击:10861 

 

明天,我们住什么样的城市——聚焦海绵城市建设

 
2015-10-18 14:12
编辑: 张思思
来源: 新华全媒体头条
 

    

    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马銮湾确定的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天要下雨,人有办法。

    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16日公布,给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说,时间表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一个5年目标,一个15年目标,主题就是明天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要住什么样的城市。

    道法自然:为城市通经、活络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生态、自然水体、自然形态、自然连通、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自然深潭浅滩……2800来字的国办指导意见,15次使用“自然+”词组,描摹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陆克华说,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一个综合目标,即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

    厦门海沧第二实验小学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屋顶工程。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工业化、机械化的大规模推进,过度使用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忽视了自然的强大报复能力,造成了今天城市中的种种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问题,需要观念上、行为方式上的转变。

    “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历来重视自然渗透,建设海绵城市是对传统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陈政高说。

    在李俊奇看来,“道法自然”,海绵城市需要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而不是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池子,这些灰色的基础设施。

    “古人往往是择水而居,因水兴城,倚水而生。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都与水资源的承载力相关。我们应该根据水资源这块‘短板’来确定城市化的规模和城市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以水定城’的战略思路,对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大有裨益。”李俊奇说。

    图为赣州市借鉴福寿沟和水塘联通调蓄排水的原理,建设的中央生态公园。新华社吴锺昊摄

    在嘉兴市建委副调研员方柏如心中,有一幅海绵城市的居住图景——雨水得到有效利用,路面不会积水也不会结冰,减少洪水和内涝,水质得到净化,热岛效应、地面沉降得到缓解,路面灰尘大大减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四季分明……

    10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海峡奥体中心,几名武汉队体操运动员从游泳跳水馆旁的雨水花园走过。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海绵经济:撬开万亿投资空间

    据陈政高估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建设海绵城市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陆克华表示,要完善支持政策,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面,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补助在200亿元左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将拉动6万亿元投资。从全国各试点城市投资数额看,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

    陕西省西咸新区道路的雨水收集系统。

    由于建设项目数量多投资金额大,海绵城市建设普遍采用PPP模式融资。财政补助时间为3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这意味着,2015年海绵城市申报成功,嘉兴可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补助资金12亿元。根据财政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运用PPP模式的要求,采取PPP模式还可获得1.2亿元的国家奖励资金。

    一定要利用这些资金,撬动“海绵经济”。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说,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嘉兴积极创新PPP模式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运营和维护。同时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厦门正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方案》。贵州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预计社会资本投入30亿元,占比高达64%。济南有13个海绵城市大项目采用PPP模式,总投资43亿元,计划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33亿元。

    厦门海沧第二实验小学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承办方代表翟艳云(左)在介绍从教学楼楼顶往下的排水管连接的蓄水装置。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由于社会资本普遍认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率,目前参建热情很高。”济南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田戎说,在采取PPP模式过程中,济南市提出给予社会资本年化收益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按当前利率测算约为6.3%。同时项目投资运行年限为“2+13”,即2年建设期,13年运营期。

    九龙一心:找回我们的城市蓝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泊、水库、水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打开我国的城市地图,很多蓝线虽然标注有“三点水”汉字,但早已不是湖泊水系,而硬化为道路或小区。城市水系消失,是硬化地表城市化的显著例证。

    10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海峡奥体中心外,市民从铺设了透水砖的雨水绿地公园经过。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沙湖被填、官桥湖污染、南湖翻塘、东湖水华……武汉曾经怀抱100多个湖泊,中国唯一,全球少见。随着以地面硬化为特征的“水泥式摊大饼”城市化加快推动,武汉城区湖泊从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于是大武汉率先成为全国首个被戏言“看海”的城市。

    跟武汉一样,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水弹性”,像生命体“脱水”一样。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水泥太多,林地、草地、湖泊、湿地消失,切断了自然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

    7月23日,一场1998年以来最强暴雨挑战武汉市政排水系统,“水深深,雨猛猛,多少人车淹雨中。”当全市应对内涝之困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青山区江滩则是另一番景象:倾盆暴雨落到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和木制栈道表面后,汇集到一条生态草沟里,雨水在这里自然过滤吸收;除一条应急防汛通道、儿童游乐场及健身场地外,极少看到硬化道路和水泥管涵。

    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斐说,武汉将搭建以规划部门为主导,道路、园林、建筑、水务等部门参与的海绵城市协同建设格局。“海绵城市需要转变以往的城市审美理念。”

    厦门海沧第二实验小学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屋顶工程。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但这绝非唾手可得。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海绵城市最缺乏的是基础性数据。

    “济南海绵城市建设涉及231个建筑小区,但目前50%左右的建筑小区没有基本资料,70%-80%没有地下管线情况,基础资料不完善对设计、施工等产生很大影响。”田戎介绍说。

    指导意见提出,要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不得违规超排。“降水量是研究排水的最基本数据,但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总共降下多少水体、城市需要消化多少水体,相关部门不一定说得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教授林炳章说。

    据南京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科长孙红环介绍,南京市降水观测点之前只有一处,近20年才有所增加。前期数据和观测的缺乏,对现在的建设研究构成很大障碍。

    一些数据又受制于“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没水喝”。雨不按行政区划降,河不按管理条块流。但在“九龙治水”管理体制下,每个部门都从自己专业和利益出发。不交流、不合作、各扯一摊。

    多规合一,规划先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天上、地表、地下的水务管理一体化。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政府是责任主体,规划、市政、道路、园林建设等部门是实际承担者,都要接受海绵城市理念。

    要一体化规划,多部门联动,但又不能一刀切。“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跟其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方就有差别,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及时将过量雨水导出。”李俊奇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映霞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保障水安全、治理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最终达到目的就行。“一个地区一个样儿,有的需要渗、有的需要排,需要分清目的和手段。很多措施可以综合运用达到较好效果,如新加坡运用增大砖与砖之间缝隙等措施,就很好地实现了雨水下渗。”

    执笔记者:王立彬参与采访记者:齐健、黄筱、汪伟、李劲峰、付敏、涂洪长、石志勇、吴锺昊编辑:钱彤、王薇、张正富、张源培、王全超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