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种地

2016/3/3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797 

                                         种地

                                      石俊荣

    农村的好多俗语听起来是耐人寻味的,比如说“没猴耍了”,“把猴牵了”,意思分别指的是:“没事干了”,“核心的东西被拿走了”,表示事情完蛋了。以前,农村的大人对男孩还是充满着望子成龙的愿望,读书差的大人就会忠告:“你再不好好念书,将来就打牛后半截!”。“打牛后半截”指的就是农民种地,吆牛干活的时候,鞭子只能打后半截身子,打后半截牛就知道朝前走,打牛头牛会掉头跑了的。

   “牛后半截”是不好打的。惊蛰一过,牛、马、驴、骡子,能干活的牲口都要吆出来犁地了。鸟儿鸣叫着从头上掠过,但是春风里还带着阵阵寒意,所谓的“春寒料峭”。一大早,我起来穿着夹袄,把牛从圈里牵出来,给绑好跟头拉上耱,放上耙,把犁扛在肩膀上就向地里出发了。渭北旱塬的地,水肥不足,气候温差太大,庄稼生长期特别长,产量也不高。一年种一料庄稼才能丰收,春天犁地是种玉米、黄豆等一些秋庄稼。夏天犁地秋天种小麦。

 牛犁起地来比较慢,走路“噗踏噗踏”的,但是劲大,相对于马、驴和骡子来说,犁地要深一些。马和骡子脾气都很暴躁,一路昂首快步向前,如果打得不对,它会后蹄子起来踢人的,弄不好就被踢伤。而驴身板比较单薄,拉犁颤颤巍巍,没事了老是摇着两个端铮铮的耳朵扇蚊子,驴脾气很犟,经常突然就嚎叫一阵子,全村都能听见,声音死难听,农民老拿驴叫来表示人喊声的不文雅。驴还爱随地打滚,弄的土沫烟尘的。我认为驴是最难使唤的牲畜。但是看那瘦弱的样子,我从来没有骑过它。我家使唤牛还是多一些。

 犁分双铧犁和单铧犁。双铧犁大,要两个牛才能拉得动,犁的地比较深,单铧犁只要一个牛拉,相对要浅一些。不管是双铧犁还是单铧犁,前面拉犁的地方上下都有三四个孔,挂在最上面犁地最深,最下面的最浅。两个牛拉犁的时候,力气大的走在犁沟,力气小的走犁沟上面,因为犁沟上面走起来得劲,所以犁沟里的牛总是想向上面走,也就总是被主人打几鞭子然后骂它“不踏犁沟”。农村养两个牛的人少,需要深耕就要借邻家的牛,你借我家的牛一天,我借你家的牛一天。

一个牛拉犁的时候,牛就走在犁沟里。犁地时,左手拿鞭子,右手把犁拐,一细绳从牛头绕到犁拐上,需要牛朝左走,拉一下左边的绳,需要朝右,拉一下右边的。在农活里,我最干不好的就是犁地,手把犁拐儿,我总是走不端正,我一脚高一脚低,老是踏到犁沟里去,犁出来的地歪歪扭扭,被家人一再数落。

百人百性,犁地的时候,有些人唱着戏,鞭子在空里响个不停,不打牲口。有些人动不动就打,从开始犁地到结束,还一直是骂牲口不出力。有的人更厉害,犁地不顺心后,回家先找茬把老婆打一顿。

我和我哥、我姐一起拉过犁,犁的地很浅,但是我们肩膀上都勒得乌青。牛马在拼命干活的时候,有人还要骂,我很替牛马抱不平。

每晌犁的地都要耙,然后耱,这样水分就不会蒸发,如果天气太旱而庄稼必须下种,犁起来的胡基(大土块)要用打胡基锤锤打碎的,不然耱地就高低不平,影响耕作。卸了犁把带着两排铁齿的耙朝下,上面放一筐适量的土,开始把犁好的地耙一遍,地里的土块都会变碎。牛是很聪明的,如果卸了耙开始装耱,它就非常的激动,耱地完了预示着快要回家了,人刚刚跨开腿踏上耱,它就埋头几乎小跑一样拉开了。如果天黑了主人还不收工,牛也会闹情绪的,走到路口径直向家里走,不愿意再劳动了,主人当然是领导,提前下班是不可能的,必须把牛连打带唬揪住继续干活。当然也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加鞭自奋蹄”的牛,知道要把活干完,卯足劲非常感人。

玉米、大豆等大颗粒的庄稼一般是前面犁地,后面点种就可以。糜子、小麦、油菜等就要用耧来播种了。

   耧地相对要轻松一些,只要一头牲口可以,一个人在前面牵着牲口的头拉着耧走,保证能播端正,另一个人在后面摇动耧播种。

   耧是非常精致的农具,结构包括牲口拉的耧杆,深入地里漏下种子带着小铧的三个耧腿,还有能装几升种子的耧斗,耧斗里有控制种子量大小的子眼。子眼中间的竹签里面是大耧斗,外面是小斗,竹签外面的绳子上挂一个精致的耧核,摇耧斗上的耧把,耧核就动,拨动竹签把种子流到小斗,顺三条耧腿种到地里。种子不一样,子眼大小调整也不一样,比如光滑非常的糜子,一亩地需要五六斤就够了,子眼要小。油菜籽一亩地一斤左右就够了。小麦一亩地需要个二三十斤。有经验的人,要根据地的长短,种子的多少设置好子眼,然后还要根据情况决定摇耧的快慢,摇得快,种子下的多,摇得慢下的少,和照相机的快门与速度真差不多。摇耧的过程中,要不断看耧斗的变化和三个犁铧腿是不是畅快下子,小麦里种子不纯也可能堵塞了耧腿,如果不及时看,一行庄家就种不出来了,浪费了地。

    外行耧地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一个不懂耧地的人去耧糜子,糜子种倒进耧斗后,天下起雨了,自己赶紧脱下衣服盖住耧斗,种子被雨淋湿就不好播种了。然后冒雨急匆匆耧,几个来回把地耧完后,揭开衣服一看,种子完了,高兴地说:“刚刚好!地也完了,种子也完了!”,糜子苗出来后傻眼了,只有几十步密密麻麻的苗子,其余的地都是空的,子眼没调整,种子很快就漏完了,其余的地虽然耧了但是没种子。

    都说“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觉得,红薯也不是那么好卖的,不是专业人员,红薯不一定能烤黄烤熟烤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地种得好的人,犁出来的地端端正正,种出来的庄稼横竖都是行,堪称艺术品。种不好,不仅难看,而且没有收成。隔行如隔山,所以,干好自己能干的活,因为,地,也不是随便的人能种的。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