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古建 |
2016/4/11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840 |
钟情古建 ——记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贾艺华 郭 珺 司马迁祠、文庙、陵园、普照寺…… 当你在这些构思精巧、充满神奇色彩的庙宇、殿堂徜佯,观赏那巧夺天工的飞檐脊兽、精雕细刻的画栋雕梁,触摸那一块块饱含古文化之灵气的木牌、石碑时,你是否会想到,这里面凝结着韩城古建专家贾艺华和他的建筑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1960年,西北艺专毕业的贾艺华从陕北调回家乡韩城,在文教局工作。当时,全国著名古建专家何修龄时常来韩检查指导文物工作,文化馆派贾艺华接待作陪。在何修龄的影响下,聪颖好学的贾艺华勤学好问,初步具备了一些文物及文物古建筑修缮知识。 1977年,贾艺华负责司马迁祠的扩建工程。在省文管会何修龄专家的支持下,贾艺华和建筑工人们先后完成了老城彰耀寺、昝村大禹庙、薛村三圣庙的搬迁工作,还搬迁了老城庆善寺(群众堂)的大门作为现在司马迁祠山门。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使司马迁祠具有了如今的规模,占地面积也由原来的两亩四分八扩展到105亩。为了解决司马迁祠的绿化和职工用水问题,贾艺华又在有关部门及个人支持下,于1980年引水上塬,并种植绿化,在短短的几年间让司马迁祠周围长满了林木。 古建修缮是很费钱的事,为了节约开支,主持修复文庙时,贾艺华就在西马道北头建起烧制屋面材料的窑场,烧制灰陶、砖瓦、脊兽等。随后,又在司马迁祠辟出用地,建设韩城文物复制厂烧制琉璃、屋面材料、唐三彩、花盆、鱼缸等。产品除自用外,还卖至省博物馆、三原城隍庙、蓝田水陆庵等处。同时,他又在韩城首倡制作石碑拓片,省博物馆甚至专门在展销厅开了一处地方,经销韩城的文物复制品和碑拓、古画等。 贾艺华对文物古建有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他不仅平时注意购买收藏古建书籍,平时出门还随时携带相机拍下并收集古建图片。现今状元街西边仿台北博物馆门前的四柱七楼木牌坊,就是1988年韩城卫文生副市长在贾艺华提供的十几幅图片中选定、并由贾艺华负责承建的。西牌楼落成那阵,游人接踵而来,纷纷拍照留念,一时间,西牌楼成了韩城文化的一种象征。 五十多年来,贾艺华还先后承建了韩城南桥木牌楼、普照寺、陵园、象山三山公园门楼、韩城神谷酒店门牌楼等,韩城的各处文物景点都留下了他的智慧、洒下了他的汗水。在国家文物局专家指名推荐下,他还在河南安阳、临颍漯河参加了殷墟博物苑、杨再兴陵园的建设工程,并为甘肃天水经济开发区仿建了三原城隍庙及北京天坛万寿亭等。 贾艺华不仅对文物古建颇有造诣,对文物保护更是情有独钟。早在修复文庙时,由于县里经费紧张,当时的军代表想伐掉文庙古柏换钱。深知这些古柏价值的贾艺华情急生智,详细给他讲述这些古柏的来历、传说,并说起当年吴沙浪要伐古柏被林伯渠批评制止之事,促使军代表改变初衷、转而支持文物修复工作。一位山西稷山人说他们村有几块王杰石碑,听者有心的贾艺华马上搭车前往。看到一代状元的石碑被人垒成台阶踩来踏去,他心疼不已。经过几次交涉后,贾艺华与石碑持有者达成协议,又自掏腰包,历尽艰辛将王杰的“龟蛇”、“诗人喜荆公”等四块石碑运回韩城。河渎碑、龙门图、郭沫若诗碑……,几十年来究竟保护了多少文物,贾艺华自己也说不清楚。 由于对文物古建的特殊贡献,早在1980年,陕西省琉璃学会就特邀他为技术顾问,1981年,他又先后被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吸收为会员。2009年,国家建设部园林工程学会还邀请他去北京参加了专家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