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精神 |
2016/5/10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3117 |
司马迁精神薛万田 为人正直 道德高尚
我们现在说“德才兼备”。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司马迁,不只因为他有才,更因为他有德。
一个人的德,首先在于孝敬父母。司马迁写《史记》,首先是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临终前给司马迁的交代是:“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在司马谈看来,“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司马迁俯首流涕,接受遗言。在因李陵之祸而遭宫刑之痛时,之所以引忍苟活,就是为了完成《史记》,为了使自己的文采表于后世以显父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史记》,司马谈也声名远播了。
一个人的德,还在于对待别人。李陵之祸司马迁就是因为正直而招来杀身之祸。司马迁和李陵本来只是一起上班,关系一般,“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但他看李陵的平时为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有国士之风。在李陵兵败被俘之际,平时友善之人都纷纷落井下石,司马迁却出来为李陵辩护,认为李陵已经尽力了,他有机会还是会报效汉朝的。一个人对落难者的态度,往往更能体现他自己的道德水准。
司马迁是一个大孝子,腐刑对司马迁来说,很难接受。原因有二:一是羞辱了祖先,二是成为自身最大的污点。他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他还说:“太上不得辱先,其次不得辱身,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人总是有尊严的,不能轻易地受辱。而宫刑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又是奇耻大辱。司马迁说:“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就是说:接受宫刑,既污辱了先人,又成为乡党的笑柄,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再上父母的坟墓去呢?但他为了完成《史记》写作,还是接受了最不能接受的腐刑,把人格和精神的价值推向了最高处,证明了一种“比泰山还要重”的价值。
志向高远 坚韧不拔
大凡有成就的人,从小都有一个高远的志向。志向越高,成就越大。司马迁的人生志向就是写一部《史记》,而且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志向够远大的。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壮游南北,可说就是在为写《史记》做准备。如果说这个时期目标还不十分具体、明确,但在35岁时,接受父亲的遗命,可以说人生志向已确立无疑。
志向远大,在奔向远大目标时遇到困难,尤其是生死考验,这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坚强的毅力是难以逾越的。司马迁在面对宫刑时,他想的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之所以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露于世也。”司马迁为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他“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他为了使自己坚强起来,常以古人为榜样,故有以下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一书正是司马迁发愤所为之作。
实事求是 秉笔直书
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是司马迁的特质之一,也是《史记》成为信史的先决条件。先说文直事核。司马迁写《史记》,既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又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实地调查的方式验证历史的记录。二十岁时,他南游江淮,考察了舜帝陵,大禹墓,孔子的故乡,刘邦的家乡,项羽的都城。他细致的看了韩信母亲的墓地,考察了大梁的东门。司马迁对历史文献进行了认真的审视,以达到去伪存真。
再说“不虚美,不隐恶。”事实清楚之后,书写历史还有个胆与识的问题。对有些人,可能认识到了,但却为尊者讳,不敢直书。司马迁则不然。他不仅对古人,而且对当代人都不避讳。比如刘邦,既写他用人的大将风度,又写他杀功臣的残忍。汉武帝和他是同时代人,司马迁既写他的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又不满他的穷兵黩武,消耗国力。对酷吏,司马迁痛恨他们的穷凶极恶,杀人如麻,又肯定他们的廉洁。
正是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铸就了《史记》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诗。《史记》中的人物,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司马迁十分欣赏的李广,既有将军之才、之功,又有性格上的缺陷。因此,《史记》不是呆板的记录,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思想敏锐 勇于创新
司马迁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同时,还勇于创新。司马迁最大的创新是创造了五体结构的纪传体史学框架。
《史记》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创造的这一五体结构的写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编年体的记史方式。纪传体的最大特点是以写人为中心,使历史成为活生生的人的历史。司马迁的这一创新,后人沿袭了两千多年。二十四史,除将书改为志外,其他均无例外。余秋雨说,司马迁是二十四史的总策划。他死后两千年,人们仍延用他的方法,可见他的创新成果影响之深远。
司马迁的创新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创经济史。《平准书》与《贷殖列传》可以说是专门讲经济的。
(2)首创科技史。《天官书》与《扁鹊仓公列传》,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与医学专著。
(3)首创民族史。司马迁为匈奴,西南夷,南越,东越等少数民族立传,并且认为这些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提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
(4)首创史学评论。《史记》每篇最后(有个别篇章在篇首或篇中)都有太史公曰,对历史人物做出了精当的评论,可谓点睛之笔。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以志古自镜,这种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规律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正是由于司马迁勇于创新,才铸就了不朽的《史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司马迁精神概括为三十二个字:为人正直,道德高尚;志向高远,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的思想家,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司马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在全市人民为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区域中心而拼搏的今天,司马迁精神仍是鼓舞我们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