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桥 望河楼 袁宝宇 |
2016/6/6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454 |
毓秀桥 望河楼 袁宝宇 在金城大街南端有一座桥叫毓秀桥,因在古城之南,韩城本地人亲切地称它南桥。它是当年韩城通往古都长安的必经之桥。 毓秀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捐资修建,历时五年而竣工。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桥卖给了韩城县。又有一种说法,当时韩城县有二十八邑,刘荫枢以二十八两银子将桥象征性的卖给了韩城。时过境迁,桥依然还在,毓秀桥的故事也是代代相传。 毓秀桥是一个由10个拱形桥孔组成的石拱桥,呈南北走向,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全长 上桥缓步前行,桥下澽水不知疲倦地缓缓流淌。澽水河是韩城的母亲河,又像是一个天然的护城河,滋润和护佑着这座城市的万千子民。毓秀桥西二十余米,一座现代化新桥赫然矗立,桥上车流人流穿行不息。相隔着望河楼的两座桥,一古一新,一动一静,在对峙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让人领悟到一种时光的迁移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望河楼处于两座桥的北部交汇处,位于毓秀桥的西北。望河楼又叫毓秀阁,因紧依毓秀桥而得此名。据《重修望河楼碑记》记载,原望河楼“因风雨剥蚀而倾废”,现望河楼于1991年3月重修,楼高 下了望河楼,再在毓秀桥上回首,又似乎觉得毓秀桥如一伟岸的汉子,它就像这座城市的男人们一样伟岸,任千年风吹日晒任劳任怨,或勤劳耕田,或打工养家……而望河楼,就像贤妻的妻子,陪护在他的身旁一刻不离。她或是洗衣做饭,或做女红针线,或教儿女读书写字……且时不时推开窗棂,含情脉脉瞧一眼自己的当家的。看得出来,他们是和睦的、幸福的一家人,是缺一不可的一家人! 毓秀桥,望河楼,不正是这个城市千万个家庭的幸福象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