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韩城文化探微:大禹庙会

2016/8/17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359 

 韩城文化探微:大禹庙会

郭德源

  过去,韩城沿黄河各村,差不多都建有大禹庙,既是纪念大禹的平成之功,也是将大禹作为河神祭祀。因为昔日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水主流一旦倒到韩城这边崖下,随着河水的日夜冲刷,河岸上的田地村庄便不断地崩塌,给百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在人们的信仰中,大禹便成了水神、河神,为大禹修庙并进行祭祀,为的是让禹王保佑河水安澜,百姓平安。

  昔日的大禹庙会是龙门地区的禹王庙会。它属里祀,即县一级的祭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九月初一各举办一次。

  逢会之日,龙门地区八社民众敲锣打鼓,到主社家渚北村禹王行宫门前集中,然后列队向龙门大禹庙进发迎神。迎神队伍中,有花杆挠竿点缀,还有土铳轰鸣助威,有巨型献供油轮儿,最后是迎神的红色大轿。

  进入庙门,迎神队伍一字排开,然后按次序献供品、上香、表演鼓乐、响铳。各家表演完结之后,渚北社家才将禹王神像请入轿中。轿前执事銮驾,绫罗黄伞,轿后村老乡贤,善男信女,轿两旁道士持护,在鼓乐、铳声中将神抬至渚北村大禹行宫。

  将神安坐就位后,宫内香烟缭绕,宫外社火表演,唱大戏的、做生意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五日之后,赛会结束,又是八社锣鼓,将禹王神像送回大禹庙。

  渚北村旧称渚头口头,是龙门古渡的码头和各种货物的水陆集散地,自古商贸繁盛,经济实力强大。每每举办庙会,各地商人多来此进行交易,故论其规模之大和持续时日之长,为昔日韩城四大庙会(城隍庙会、法王庙会、司马迁庙会、大禹庙会)之一。

  

韩城文化探微:大禹庙会(下)

  近来读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大禹庙会,文章用一大段文字讲了大禹的治水功绩,但在谈及庙会内容时,只笼统地说了自龙门及沿黄河各村都建有大禹庙,并在每年六月初十即大禹生日,举办三天庙会祭祀禹帝。三句话。庙会的主办者是哪村哪社?地点在哪儿?规模及特色如何,均未讲清,让人觉得似乎沿河各村都要同时举办三天庙会,这样的庙会,哪里见过?

  庙会的形成须有几个条件:1、有大型建筑,即庙。2、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3、有规模较大的商贸活动。4、有传承,世代相沿。例如司马迁、城隍、法王、大禹等庙会,在昔日的《韩城县志》中均有详尽记载,且各有特色。但这篇文章只字未提龙门大禹庙会,只是在文章开头说周原大禹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让人觉得他所要介绍的,就是周原大禹庙会。

  有庙必有祭祀,但有庙不一定就有庙会。例如史带村,就有庙无会。关于周原大禹庙及其庙会,以前史志无载,从其献殿之旁原有戏台这一布局看,这里曾举办过祭祀和文化活动。但庙院占地面积较小,应属村一级的祭祀,其规模远不如龙门大禹庙会,因此不能作为韩城大禹庙会的代表,就像其他村祭祀法王不能代表法王庙会一样。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