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北京的胡同 小北京的巷

2016/8/18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354 

 北京的胡同  小北京的巷

袁宝宇

北京之行,游览过绵延逶迤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去过风景秀丽的颐和园,还有那气魄雄伟金碧辉煌的天安门,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穿梭于北京胡同的场景。

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的译音,也叫里弄,巷。胡同和巷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是我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的专用名词,只不过北方人叫胡同,南方人叫巷而已。但令我纳闷的是,作为一座北方城市,韩城为什么要叫

北京的胡同灰墙灰瓦,相比较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更是一种民间色彩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北京平民文化的代表。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那和谐的大杂院,曾是老北京人留恋的精神家园,也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那渗透在骨子里的大杂院情结,如同清香的大碗茶和酸甜的冰糖葫芦一样,都是老北京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胡同两边的高墙里是一座座四合院。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方形的院落,这和我们韩城遍布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有的胡同里,达官显贵的府邸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种文化味道。那些开着客栈或酒吧的四合院,也充斥着浓浓的商业味。北京的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诸如鲁迅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李大钊故居、宋庆龄故居……都分散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中,丰富着北京城的胡同文化。我走马观花的游览,也许根本无法读懂真正的北京 胡同文化,更无法真正读懂这个城市。也许是古装电视剧看多的缘故,说起北京的胡同,脑子中总是闪现头带精致绣花圆帽,脸上扣黑色圆框墨镜,头后留一副长长辫子,手提鸟笼或拿一付折扇的纨绔公子,要不就是那些身穿旗袍手拿帕帕搔首弄姿的烟花女子。北京自古帝王都,天子脚下,达官显贵荟萃、富商大贾云集,紫禁城及旧时有名的八大胡同,天天演绎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和风花雪月的故事。每每想到这些,对北京总有些爱不起来,我的心中,还是偏爱我美丽的小城和她的七十二条小巷。
为什么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被誉为小北京,其实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我在脑海中搜索北京和小北京的关系,那就不得不提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好大好宏伟的韩()国城,是燕()国调来的人马筑成的。(而北京古称燕都、燕京,也是燕()国都城(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所在地。)可能是这个原因吧,韩城也叫小北京。再说得通俗透彻一点,就是来自北京的军队帮我们修建的韩城古城。所以,那固若金汤的古城墙,护城河,那布局合理的四合院,同样错综复杂和充满故事的小巷,还有元明清风貌明显的古建筑群,都深深带有了有北京城的烙印。北京和小北京离的竟这么,而在交通变得便利快捷的今天,北京和小北京,其实也只是一列火车的距离。当小北京的机场建成的时候,也许北京和小北京只是一根烟的功夫。
在蒙蒙烟雨中,小北京便笼罩在雾霭之中。挺拔的金塔巍然耸立,圆觉寺的天坛经雨水冲洗后更显妖娆多姿。金城鳞次栉比的四合院若隐若现。打一把雨伞,穿梭于古巷,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和为贵谦受益”“富润屋、德润身”……这些教育后代的处事信条和伦理道德格言历经风霜逾越千年,在我们的小城却随手拈来。雨巷烟雨中,没有走来结着愁怨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花一样的姑娘,但那悠长的青石街上,妙龄少女撑着一把把花伞却像走进了江南,现代而时尚。两排宋元明清的阁楼翘脚水线如丝,晨钟暮鼓余音袅袅。斜风细雨中,毓秀桥畔杨柳拂面,清凌凌的水面漾起无数的涟漪,望河楼如同温柔贤惠的妻子依偎在丈夫--毓秀桥边不离不弃,至死不渝。晴日太阳下,一个个旗袍丽人浅施粉黛,颦笑投足间尽显妩媚妖娆。这一幅幅美图美景,让这座小城更像江南,原因吗,也许就是这北方小城本应叫胡同却叫了巷的缘故,看来这小巷,早已把自己定位在了江南。如今,新一届政府西北第一水城和海绵城市的定位,会给小巷彻底铬上江南水乡之印。南乌镇,北韩城的大胆构想,让我们不出家门就如同身临江南水乡。
  
古城古巷同样是不缺故事的地方。崇义巷那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千古佳话,还有刘荫枢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古人做人做事的宽阔胸襟和浓浓的人情味。这也是商业气息浓郁的京城胡同无法比拟的。走在学巷和城隍庙的青石板巷道上,那监察幽明”“保安黎庶”“德冠古今德配天地的牌坊,警示人们到了贤关圣域”,“文武官员军民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石,让人心生敬畏之意。城隍庙门口彰善瘅恶四个大字,更是教育人们分辨善恶,惩恶扬善……这些矗立于街头巷尾的牌坊,时时刻刻教育和潜移默化着这个城的子民,成为每个人刻在心头的座右铭家训。那随处可见的诗书第”“耕读第”“耕读传家”……更是给人带来沉淀千年的文化气息和蓬勃朝气,让京城的胡同文化黯然失色。

北京胡同,依然巍然矗立,灯红酒绿。小北京的巷,历经千年雄风依旧,但却早已凤凰涅槃,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今我生活在这个小城,有事没事总喜欢到那清幽的小巷感受历史,抚摸那被岁月蚕食的红砖灰瓦和琉璃宫墙,仰望被时光打磨过的垂花门楼、尊经阁和五子登科柏”……心中清澈透亮馨香,扬善惩恶辩是非明事理的正能量时刻充盈着胸膛。

徘徊在三舍公馆前,凝望遗存的古城墙,回眸条条青石小巷,时光从头顶悄然流过,我的身边车来车往……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