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冬 夜

2016/12/15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070 

                                           

韩城市文体广电局 程永庄

 

冬夜,携几个朋友坐在灯火阑珊的古街,呷着即将温吞的浓茶,饶有兴致观看梨园子弟的演唱,很快我的身体即在寒风中慢慢地冷蜷,冻!台上还袒着肩露着胳膊,难道……。我的目光瞟至周围的仓舍,那柔和的光影内,营业的小姑娘浓妆艳抹了,精神抖擞地站在玻璃橱窗内,仿佛一件精雕的艺术品,因为店里此刻并未有多少人光顾,小姑娘抬眼瞅着外面的演出。只是,她在暖风吹送的室内,而我却在寒冷的室外。

于是突发了奇想,若是可以点石成金,我一定变出一顶遮风御寒的帷帐,笼盖这人流如织的古街。然后再邀一帮子文友,坐进金色的咖啡厅,置一台琴,优雅的你或她斜披着纱裙,悠扬地弹唱。

猛然的“嘚,驾”,打乱了我的遐思,这才发现台上已换了演员,两个扮作回娘家的演员,赶着驴,唱呀跳的。身后围了一圈人,忽然在对面发现了熟人,正要吆喝她来坐,却一转瞬不见了人影。

“三月的春天风头子高”、“九月的秋天贼风多”,台上演员的唱词土风土调,只有美美喝一碗酸汤拌筋,再就着酸菜吃俩个玉米面馍才能创作得出,这就是群众艺术。原来艺术只有来源于生活才汤浓味美,就像看来土的掉渣的舞台,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

也是这样寒冷的夜,周围的乡亲们裹紧棉衣盯着白色的银幕,观看难得轮上一回的电影。一个个或饱经风霜或稚嫩的脸上眼睛圆睁,专注地为屏幕人物揪心:“要过铁丝网了,敌人的探照灯打过来啦,赶快隐蔽,要不就暴露了……这样的场景已过去四、五十年,却至今不忘。这样的场景,如今我还想重新体验。看完演出,心头别有一番滋味,就如同久不吃玉米搅团,偶尔的吃上一回,那种时光轮回的兴致盎然,真真叫人心动

我沉迷在节目中,外来的友人却已失了耐性,不是不想看,是夜太寒了。作为学院派的他们,习惯了灯影婆娑的咖啡厅和都市里的梨园奢华,冬天看演出是不会挨冻的。演员们被大剧院的暖风吹着,一招一式筋络舒展,那才叫舒坦。

台上,《秧歌联唱》的节目很是热闹,只是声音已响在我们身后。处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把最好的展示给大家,大概就是此刻台上演员的想法。我在钦佩他们执著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艺术要保留最好的形式,但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永远盛开在原野里,也要进温室,就像“大棚菜”,时代早已变了,观众为什么还要穿着面窝窝站在雪地里欣赏美丽“冻”人。

 

 

上一篇:淬火时节
下一篇: 语文老师的一天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