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乡党老贾

2017/3/1   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1198 

 

                                            乡党老贾

 张申

  老乡是一个带有地域含义的概念,随着地域的变化,老乡的定义会有所变化。一个村的人进了县城谓之老乡,而一个县的人去了另外的县亦谓之老乡,出了省,同省的人也谓之老乡。

  初到深圳时,景田公园是我和老伴经常锻炼的场所,老伴因中风而有点不便的走路姿势引起了大家关注,于是也就有了在一块交谈的话题,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住地是必涉主题。当我们介绍来自陕西韩城时,有几个咸阳人讲,咱们是乡党(陕西人称老乡为乡党) 并主动介绍另外一个人说: 这和你是近乡党,陕西华县。韩城、华县同属渭南市,渭南市与咸阳市同为陕西地级市。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诗云: 他乡遇故知。巧遇近老乡,自然多了几份亲切感,华县乡党贾姓,自称72岁,身高一米七八的样子,平直的身板,花白的头发,宽宽的脸盘上深深皱纹记录了一生的沧桑,低陷的不大的眼睛里隐含着几份狡黠。

  华县乡党也是景田公园的常客,见面闲聊自然少不了。主题多是华县、韩城的地域风貌、物产人情之类。乡党对韩城较熟,对韩城小吃竟也津津乐道。韩城华县虽同属渭南地区,但中间仍隔合阳、大荔等县,距离亦有三四百里,我对华县知之甚少,真想从乡党那里多了解一点华县的情况。可我一讲“你们华县”时,乡党就有点语塞,一讲韩城,我们可以讲个没完。这样的局面让我大惑不解,持续了20多天,一天当我又提“你们华县”时,乡党突然改口:我家不是华县是津阳的。
      啊,我恍然大悟。原来老贾是个“津阳鬼”, 在秦东一带(渭南处于陕西东部) 有几句流传甚广的话“假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薄皮韩城、津阳鬼” 。这种说法肯定自有解释。如果详查出处就不大容易。居韩城多年对“薄皮韩城”的含义有所了解。“薄皮韩城”的意思是讲韩城人较吝啬,当地人叫吝皮。说来也有点道理,韩城历史悠久,历代许多读书人,因此也多重礼义,乡间的礼义交往甚多,至亲的婚丧嫁娶少不了,连老爷子过生日(祝寿) ,爷爷破获娃(给孙子过满月) 都要互有来往(当地俗称随门户) 。不出五服范围已经不小,而实际范围远比此大,以至于表亲的孙子结婚,表孙辈的人也要随礼。自不说还有不带亲缘关系的朋友之辈的应酬,以至于吃席,随礼成了一种负担。往往一个月有五、六次。有钱人自不必说,一般人确也成了大负担。于是办席的人也简单,虽说有酒,但酒杯小的不过三钱,并且亦不过三杯,而菜也是桌上只留两样,新上一个就再撤下一个,不管你吃了多少,如果你一副绅士样,四平八稳肯定吃不饱。一旦上了丸子表示结束,不论你吃的够不够。看似简单,一下子办上五、六十席(一般情况都是这样) 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随礼的人也多是蒸上馍馍做礼品,依关系远近,送礼的对象或将馍馍蒸做桃形、圆形等等,桃形送老人意祝长寿;园形送婚嫁礼意团圆;环形送小孩生日、满月,意将圈住小孩长大成人。蒸馍馍竟然也如此有文化内涵。无论如何变化,但终究是用白面蒸几个馍来应付,在过去缺粮年代,这种应酬也使主妇们颇费心思,韩城薄皮确有苦衷。

  韩城文人考证,所谓“薄皮韩城”应当为“ 波彼韩城” 。此语的出处来自韩城文庙的一幅碑记,记述黄河之壮美,以及黄河孕育韩城为人杰地灵之场所。其中有“ 波彼韩城” 之句。此碑刻仍存文庙,我亦亲自读过碑文。

  津阳位于韩城之南,两城相距五十公里。由于地缘相邻,在我们单位就有不少津阳籍的同事,自然接触的机会多,也就多了一份了解。一般讲津阳人较聪明,多了一些狡猾,少了一点坦诚。以至于有人和津阳人开玩笑。说是: 有一日到津阳县办事,人从北关走到南关连一个人也没有看见。津阳人大惑不解: 若大一个津阳县怎会没有一个人? 一语双关者做答: 满街都是鬼,没见一个人。

  经常出门,遇到一起聊天,互报各自居住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你要问津阳人的居住地就确实不容易,他给你提供许多地方,但到最后你也弄不懂确切地址。以至当地流传一个笑话: 说有人问津阳人居住地,第一句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问者惊讶不得其详;再问,答陕西省津阳县;再问,答新水沟一大片;再问,答南山坡下看一看。这些话虽是笑谈,我出外遇几次津阳人交谈时确也加深了对这类笑话的可信度。

 乡党老贾为什么开始讲是华县人,是否是在咸阳乡党问询时老贾自答: 渭南的,而后讲谓南华县的,这过程应当是存在的。接触时间长了,也许是谈话话题不方便还是什么原因,老贾终于将华县纠正为津阳,这可是不小的进步。

 乡党老贾是津阳人吗? 我想应当是的。因为老贾特别热衷称道津阳的一种小吃叫页面。这是以荞麦为原料制作的食品,有点象面条,但比平常面条擀的厚。这种小吃近年来流传到韩城,因好奇,我也品尝过。但味道我不敢恭维,尤其是把页面做好后再在碗里放一大块猪油,我是无口福享受。而老贾却津津乐道,谈笑间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样子。恐怕只有津阳人才有对这种地方特有小吃的偏爱。


 

 

 老贾很熟悉韩城,尤其对韩城的羊肉饸饹很了解,也很喜欢。其实我也很喜爱这种小吃。把和好荞面压成饸饹条,盛在碗里,饸饹摊主用长把勺子用劲在羊肉汤锅里来回搅动锅底的羊肉块,经过仔细斟酌,才拣几点他认为大小合适的羊肉放在饸饹上;再用勺子去撇漂在汤锅里红乎乎一层辣椒羊油,浇在饸饹碗里,再用汤加满,整套动作更象一个优美的表演。红红的一碗,吃者一边吃一边辣的口水哈拉,额上流汗,又香又辣非常过瘾。这种小吃全国韩城独有,据说有人想移往外地,但绝不成功。我在西安吃过,但灰色的变成红色,就是那汤喝着也变了味,一点也不好吃。据说是因其他地方的水不行,以致于一年为参加杨陵全国农展会,参展者都不得不带上韩城的水,而韩城饸饹也一举取得金奖。还有一种韩城小吃羊肉老贾也喜欢吃,而且连制作过程亦能言其详,可见老贾家近韩城。作为佐证,证实老贾是津阳人应有几分说服力。

 老贾是津阳什么地方的,开始我问过,老贾只是说不远,离韩城四十来里。后来老伴在闲谈中又涉及此话题。老贾又说,离韩城很近,每天有好几趟汽车,交通挺方便,他们村挺大,有四千多人,答非所问,言不由衷。

 老贾讲的话有些也是正确的。比如讲有我们一个单位的人来深圳工作住13楼。结果经过我一番验证,确有此事,并且居13B,而我住12B。楼上楼下竟不知是原来同事(原本不认识) 。经过我们互相拜访,非常亲切,皆大欢喜。乡党老贾办了一件善事。

 乡党老贾说他年轻时曾在韩城商业部门工作,又说是在技术监督局退休。老贾70多岁,技术监督局的编制由何时开始存在,也无从查问。这些话是否是真也无关紧要,也不必要再费心思虑了。

 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千里遇故人,本来是高兴事,不想却遇到一个” 津阳鬼” 。乡党老贾,狡黠、有趣。

上一篇:淬火时节
下一篇: 喝 茶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