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有一种爱叫放手

2017/3/15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237 

 有一种爱叫放手

李凤

“有一种爱叫放手”这想法,是从一个早晨的争吵后冒出的。早上我准备出门时,妈妈突然叫住了我:“把你的鞋换一下,穿那双鞋!”我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穿搭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啊”然后,两个人就因为这个莫名奇妙的问题吵了一架,生气的出门。再然后一整天,心里一直在想,是不是我的鞋真的有什么问题,妈妈的眼光一向很好,难道我这么搭真的很难看?心里一直在怀疑,担心别人看自己怪异,都不敢轻易走动。

再到后来,我就开始愧疚,早晨为什么要跟妈妈吵架?就这么一件小事,答应她,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必要因为这个让妈妈不开心呢?甚至心中暗下决定,以后像这类事情都顺着妈妈。晚上回到家,就向妈妈道歉,可是妈妈竟然已经忘记了,她根本不记得当时为什么跟我吵架!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看过的一部日本家庭伦理剧《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影片一开始还是很正常的,一个温馨的家庭,一对关系非常亲密的母女,生活非常幸福。女儿是典型的乖乖女,从小品学兼优,长大后顺利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家庭主妇,以女儿为中心,在任何问题上都能给予女儿中肯的意见,所以母女两个关系非常亲密,跟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样。在女儿心中,世上再没有比妈妈更重要的人了。而妈妈也非常开心女儿能够全心全意的信任、依赖自己。

可就是这看似甜蜜幸福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因为母女关系和谐的准则是女儿必须事事听妈妈的话!所以,矛盾就出现了。因为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呢?女儿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不再像小时候一样被妈妈完全管束,完全听妈妈的话。

比如说,女儿根本不喜欢穿连衣裙,可每次都被妈妈硬逼着穿上;谈论房子装修的时候,女儿也不喜欢浅色地板和碎花壁纸,可看到妈妈摸脸颊就知道妈妈不开心了,于是只能选择顺着妈妈。久而久之,女儿也就习惯了事事由妈妈做决定,可就是这样妈妈还是不满足,她内心的要求是女儿能够像玩偶一样听话,能够无孔不入的侵入女儿的生活。为此她专门买了望远镜,乔装打扮成陌生人,跟踪女儿每一次约会,女儿去上班她偷偷翻她的日记,看她每天写了什么。当女儿遇到了一个愿意帮她走出妈妈控制的男人时,终于,妈妈和女儿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女儿最终选择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躲避妈妈的控制,而妈妈则用勾引女儿男朋友的办法来拆散他们,以期自己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能够回来……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电影,艺术都是虚构且放大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极品的妈妈,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观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绝对不可能有妈妈为了控制女儿,去勾引女儿男朋友这种事情发生,也就日本能拍出这种变态伦理剧!但是,我想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确应该不会出现这么极品、变态的母亲,但是,类似这种母女关系,我们身边却一直都不曾少过。

我有一个朋友小a,她的妈妈很能干,性格也非常爽朗,母女感情很好,几乎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遇到什么问题,小a都要征询妈妈的意见,就连新接触了一个男性朋友,小a也能从妈妈这里寻求到一些交往建议。一直以来,小a都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理解她的妈妈。

直到有一天,小a突然意识到事情很不对劲。在我们这些朋友、同事的眼中,小a是出了名的乖乖女,懂事能干、孝顺谦和、爽朗大方,人也非常有主见。按理说这样的人她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怎样做,可是,莫名的小a却发现,她的一切决定,其实几乎都不能算她做的,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妈妈想要的,而并不是小a想要的,并且妈妈都没有特意劝说她要怎么做,而只是在她谈起某件事情时不经意的表露自己的想法,然后小a就会不知不觉被这个想法影响自己最后的决定,也许连妈妈都不会想到她对小a的影响竟然这么深!

意识到这一点后,小a开始了小小的尝试,她慢慢的改变自己的做事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一点点调整自己所做的决定,避免让妈妈的思想影响到自己。可是,越往后走就越惊恐的发现,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一切几乎都受到妈妈的影响,包括发型、着装、恋爱,就比如男朋友,如果妈妈对她正接触的男孩有了一点不好的评价,她就会不自觉的将这个评价带到男孩的身上,然后她就会慢慢觉得这个男孩的这个习惯真的不好,真的无法接受,最后只能选择放弃这段感情。

她就是很明确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很容易就会被妈妈的想法诱导。所以她才开始想要反抗,但是当她反抗的激烈时,她就会被随之而来的妈妈的眼泪以及哭诉击溃:“我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为了谁啊,我得到什么了,我还能跑能跳,不指望你呢就这样,以后要是老的走不动了,还能指望得上你?”“我昨天听人说,那谁谁不到50岁就死了,我现在这个年龄,说不定哪天就死了!”“我都是为你好,你还嫌这嫌那的,有时候被你气的,我好几次看着咱家这个楼都想往下跳。”

然后,小a就会开始感到愧疚,就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伤到妈妈的心了,可能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几次这样来回之后,小a放弃了,她觉得还是算了,反正妈妈也不会害她,这么长时间下来,她的思想、审美也与妈妈差不多,就这样吧!

不知道看完这个故事,还会不会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以上妈妈的那些哭诉,我想身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下,大家可能都不是很陌生,几乎每一个中国孩子从小都会听到这些话:“我辛辛苦苦为了谁?我这是为你好!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话呢,妈还能害你?我老了,没用了,你就要嫌弃我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抵挡得住自己妈妈如此声泪俱下的哭诉与委屈,最终都会因心存愧疚而缴械投降!

亲情是世界上最天然的感情,不掺杂任何利益。你无法挑选你的孩子,孩子也不能挑选自己的父母,一切都是随缘!有人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不知道亲缘要回多少次眸才能换得呢?学会为人父母,学会为人子女,唯有珍惜,才不负这场难得的情!

所以,我想送所有的父母亲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位女性作家赵婕所写):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父母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