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村庄 |
2018/5/9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609 |
曾经的村庄
一到中年,都会怀念已逝的岁月,这是人之常情。那时大家大多都生活在农村,我也如此。一个逼仄的小院,全家老少六口,一铺大炕成就了我们兄弟姐妹儿时的淘气的天堂,也成了永远挥之不去的儿时永恒记忆。因而我现在特别喜欢去乡间走走,尤其这两、三年。 一踏进乡间小路,我的精神马上莫名亢奋,眼前熟悉的乡野泥土气息包裹,所有儿时的记忆都一点点重新拾起。周身刹那间的轻盈灵活,转瞬精神又回到少年。周遭都那么亲切,一切都好像分外温馨,仿佛返老还童,忘记了自个是鬓毛已不再密的半百年纪。一遍遍将曾经的过往咀嚼回忆,走路脚步都抬高了许多,每一个毛孔都绷满了激奋。沿着村巷斑驳石径小路,兴奋地到处走,靠在墙根,坐在门套,立在村头的大树下,与村里的没牙老汉将陈芝麻烂谷子往事重又倒腾一番。 而实际上,这几年我走过的村落,大多都已慢慢成了空壳。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都进城打工去了,包括我这领“死工资”的。有时兴致上来造访村落,走过空寂村巷,偶尔碰见的,要么是老态龙钟的老人,要么是病后的拄拐者,他们都无法出去讨生活,所以只能在村口懒洋洋地晒太阳。我向往的,人家已经抛弃,难道我的神经真被撞歪?但时下乡间的落寞却是不争的现实,这就是城镇化。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同时还有传统民居的败落。追求现代化的舒适,虽然也有人纠结,但终究还是撇弃了曾经的老屋,搬进了亮堂的新房,因为它已不适合或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居住需求。虽还有那么几个“老顽固”思想上不通,却阻挡不住儿孙们将老房子一节一节扒去的现实。走进一座座瓷砖贴面的“光鲜”农家院落,很难觅到过去熟悉青砖灰瓦、四合院门楼考究建筑风味。分布在川原山峁、全市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古老寨堡,大都已经人去物非,成了百姓种田植椒之所;曾经阔气的一座座高大民居四合院,大多都已退隐包裹进了现代化建筑深处,低矮地独处一隅,显得落寞和破败,还随时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农村的空心化比比皆是,村口的新房子一片一片漫延,村中的老房子却已野杏出墙头,杂草丛生,鲜有人居。 我心中默念已久的那个老寨,他们家曾经出过十多位进士,幻想着一定嵯峨高大,仿如人间仙境,到时却早已核桃林掩映。若不是林中漏顶的两间门房,和沟边仅存的几面砖窑佐证,真不敢相信这里往昔曾有世家大族居住;听村中的老人说,当初寨子绕城马道巷环绕,村中四合院鳞次栉比,巷道都整齐划一,排水设施齐全,一切都完美无缺!只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村子整体搬迁,好些人家高大的门楼、庭房,只能眼睁睁看着以数千元易于他人之手,被拆除后辗转流落到了省外异乡,价钱还不到当初建造的十分之一,实属时代变迁的无奈! 而与之紧邻的古寨,只因村子稍后才整体搬迁和旅游开发,才幸免沦为今人眼中的瓦渣滩。在庆幸的同时,我脑海内始终都挥之不去的,仍是造访过的许许多多破败村落,残缺的门楼下,遍地荒草萋萋,人去屋空;古老寨堡无人居,养着猪羊;巍然石寨屹立路边,荆棘遍地鲜有人登;古村老院墙倒屋塌……等等。唉,这些曾经的古屋老房早已不是现代人愿意过多驻足、滚滚红尘想去关注的地方。 作为我们祖辈栖息生活的场所,传统的民居古建流传至今,已绝不是孤零零的简单历史存在,它经过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积淀、承载了太多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地域特色文化内涵,需要我们这一代很好地挖掘、继承、传播下去。比如著名的徐村跑台子戏,便是从冯同司马后祭祀先祖的仪式中演化出来的;沿袭千年的西庄八社祭法王活动,派生出了北原的韩城行鼓挎鼓子表演,流传下来神楼、杨村谏公曲谱音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薛峰九峪川二龙台庙会,成就了王村十三村围鼓艺术;南原的丰庆场面,诞生了百面阵鼓,它们都是韩城民间艺术的宝藏。面对诸多民居古建,如果只是简单的挂牌,申报保护项目,申请来资金加以维修改造,而不去做细致深入的文化探索发现,这些民居古建的社会功能一定会很快弱化,存在价值也要大打折扣。这样时间一长,周围群众的热情也会随之衰减,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无人问津中继续破败下去,湮没于城镇化的浪潮中。更何况,大量散落民间的古建目前尚未评定上等级以上文物,即使评得上,政府的古建维修改造资金投入总是有限,杯水车薪不能面面俱到各方都照顾到,所以还是要靠发动周围群众自我保护。 过去农村的古建祠堂、家庙都是群众自发集资建造,如今许多庙宇却已没了香火。这样的古建如果失去了精神依托,也许在乡民的脑海中勉强只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记,而不会长久保留下去。而那些民间的牌楼、碑亭,随着村里老一辈人的相继过世,后辈儿孙更述说不清它们的历史和渊源。这样的古建,怎么发挥它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曾经记忆中的村庄,已不可能原汁原味地找回,寻梦往昔,我们应做的是充分挖掘古村落它的文化精髓并让其华丽绽放,而不是放任他们继续破败下去。追根溯源,我们留给后代子孙的,绝不应该仅仅是新时代城市的繁华,而应是植根于民族血液的千年文化根脉。 让我们共同行动,保护我们的传统村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