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于艳华“鹧鸪天”作品评析 |
2019/3/15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6935 |
词话:于艳华“鹧鸪天”作品评析
一、为了搞好词作点评,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词,或者说词的定义? 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2、词的形成过程: 大体上是: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词始于民间,根据曲调而编的歌词,即所谓民间词。中唐之后,诗已经发展到巅峰,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于是文人们转而为词,开拓新的领域,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文人词了。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开拓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说法。同时,宋代的几个皇帝,长于音律,热衷词曲,朝野上下,歌舞升平,词达到鼎盛时期。其后曲调渐失,词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成为三个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诗词曲中的一个。 从文雅的风格上说,大体诗为首,词次之,曲又次之。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从创作上看,填词是最不容易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词谱),押韵,还有不同的句式要求。更要命的是词牌种类庞杂,清朝的钦定词谱就有千种以上,不翻词谱完成任意一种词牌的创作难上加难。 3、词的体制特点。 3、1、词调与词题 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如《沁园春》,《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词牌决定格律,不代表内容。为了表示词作的内容时常在词牌下加一个小标题,表明题意。比如于艳华老师的鹧鸪天·庆上元,“鹧鸪天”是词调,“庆上元”是词题。 3、2、词体 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是这样分为3类: 小令:58个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3、3、词句与词韵 词句是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讲究平仄,押韵,比诗要复杂得多,更加严整、细密。 4、如何填词: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①选择内容:有感而发,立意准确,深思熟虑;②选择题目:能够最集中地体现中心思想,③选择词牌:格调与内容适合,可参考古人作品。④遗词造句力求空灵含蓄,切忌空洞直白,这须要长时期练习。 二、于艳华词作评析 于艳华长于新诗,写古体诗也是这一两年的事情,由于勤奋以及个人天资,进步很快,掌握了律诗格律,同时涉猎词作领域。有一些有一定水平的作品。下面对她的鹧鸪天作简单评析: 鹧鸪天·庆上元 火树银花分外娇, 月星璀璨涌春潮。 游人美味应其乐, 食客嘉肴尽吾豪。 观大戏,送元宵。 馄饨蒸碗美饸络。 民俗社火无眠夜, 最美韩城歩步髙。 1、首先说一下排版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正规的诗词刊物,采用的是横排方式,在上下片分段的地方,空出两格。 正确的做法是: 鹧鸪天·庆上元 火树银花分外娇,月星璀璨涌春潮。游人美味应其乐,食客嘉肴尽吾豪。 观大戏,送元宵。馄饨蒸碗美饸络。民俗社火无眠夜,最美韩城歩步髙。 2、格律检查,先看一下鹧鸪天的词谱
鹧鸪天【词谱简介】:《鹧鸪天》,词牌名之一,又名《思佳客》、《醉梅花》、《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谱格律对照】:作者:[宋]聂胜琼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示意符号】:⊙可平可仄;○平声;●仄声;△平韵;▲仄韵;A叶平韵;B叶仄韵。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词谱,可以看到,这首词是以律诗的律句为基础组成的,除五六句之外,其他都是律诗的句式。前四句以B型句(一般称为仄平脚)开头为序排列:即BDAB。第四五句○●●。●○△。七八句:AB. 3、韵脚检查,词谱要求,1、2、4、6、7、9句押韵。 《庆上元》用的是新韵,压的韵部是“豪”韵。该词1、2、4、6、7、9句用韵:娇、潮、豪、宵、络、髙。 很显然,第7句“络”出韵了,7句押平韵,“络”仄声,韵脚出现平仄问题,肯定此句出律。我记得原作用的是“嘹”,虽然不雅,但还合韵。其实“络”字是白字,“饸饹”的“饹”字当如是。“饹”字轻音,陕西人读为上声,属于仄声。轻音字的读音规律,本人尚不明就里。不论“饹”字读几声,出韵是肯定的。 4、格律检查, 9句当中,8句合律,唯有上边提到的7句白字“络”肯定出律,此句格律为:⊙○⊙●●○△。“饹”字是否出律,暂且存疑。作品:馄饨蒸碗美饸络⊙○⊙●●○●,“络”一个字既出韵又出律。 5、句式检查,依照词谱要求,“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作品3、4句, 游人美味应其乐, 食客嘉肴尽吾豪。 下片一二句,即5、6句, 观大戏,送元宵。 两处句式都合乎对仗要求。 6、炼字、炼句分析 3、4句:游人美味应其乐, 食客嘉肴尽吾豪。 7句:馄饨蒸碗美饸络 标横线字,用法牵强,雕琢痕迹太重,读起来让人不舒服。 9句:最美韩城歩步髙,属于典型的“老干体”,颇具有点顺口溜的意味,缺少诗词炼句的文雅。 7、篇章布局 一般分为上下片的双调词作,上下片内容各有侧重,或景或情,或古或今,或经过或结果。并且下片开头一两句担负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叫做过渡句。此作的过渡句“观大戏,送元宵”,应视为出彩之笔。只可惜整个篇章布局略显混乱。如果谋篇时本词上下片分别将社火热闹,游客美食各有侧重,就显得有条理,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比如上片:“游人美味应其乐,食客嘉肴尽吾豪”。下片又有“馄饨蒸碗美饸络”;上片“火树银花分外娇,月星璀璨涌春潮”;下片又有“民俗社火无眠夜”,如此翻来覆去,就显得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属于有句无篇的作品。所以诗词创作除了要重视炼字炼句力求其精之外,更重要的是谋篇布局,这是一篇作品成功的必备条件。 试修改作品如下: 鹧鸪天·庆上元 十彩烟花分外娆,大街小巷涌人潮。秦腔行鼓清明月,社火神楼毓秀桥。 观大戏,送元宵。馄饨蒸碗品佳肴。春光眷顾九州客,梦入龙门气势浩。 附原作:鹧鸪天·庆上元 火树银花分外娇,月星璀璨涌春潮。游人美味应其乐,食客嘉肴尽吾豪。 观大戏,送元宵。馄饨蒸碗美饸络。民俗社火无眠夜,最美韩城歩步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