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我的农村情结

2016/3/11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543 

        我的农村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我大学毕业后进了城。
   
进了城,在当时可是比进了西安城都了不得的大事。成了城里人,有了城市户口,有了工作,每月还能领几个工资,人生的前途一下光明起来。就连大字不识几个的父母,在村人面前说话,似乎也有了底气,母亲原本佝偻的腰杆,一下子挺直了许多。
   
父母的老家都在河南,所以在韩城,我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在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城里逢集的日子,赶会的农村乡亲们,会偶而相携了母亲,到我老城的家中坐一会,歇个脚喝口水。进城时,他们会带了自家蒸的糖馍、自家产的土鸡蛋等,表明自己的客人身份。
   
我出生在城南二十里外芝川镇一个很普通的农村,滩子村,你想想看,连名字都土得掉渣。虽然传说滩子曾是宋辽时的古战场,但没什么实证,滩子依旧是和李家、王家圪崂一样,带着与生俱来的泥土味道。我的父母,从年纪轻轻二十左右到了村子,就和所有农民一样,每天耕作碾打地过着将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的日子。冬天闲暇时,父亲会和村里的其它男人一样,挤在墙角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和大家谝谝地里的收成。母亲会和村里的女人们聚在谁家的热炕上,边手脚麻利地纳着鞋底,一边说些家长里短。父亲曾经三次盖房,住在自家的平房里,父母亲特别地满足,他们不羡慕城里人高高的洋楼,更不眼红别人家用贷款盖起来的两层小楼,下地回来进门前,父亲都要跺跺脚,弹掉鞋上的泥土,怕弄脏自己的脚地。
   
我的母亲,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虽然在全国进行的扫盲中进过几天做做样子的夜校,但是除了会写会认自己的名字,认得几个阿拉伯字母外,从来都没拿起笔写过几个像样的字。她一辈子厚道老实,最远只去过一次西安,到过我妹妹安徽的家,回过几次河南老家。公社时期,她只知道挣工分干活,包产到户后,只会在责任田里下苦。为儿女做饭洗衣,尽心尽力给邻居们帮忙,她认为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本份。
   
受父母的教育熏陶,我虽然上了个大学,没有下过几天地,不会干几样农活,但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骨子里是农民的底子。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除了会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外,我也会以一颗良善之心去为朋友亲邻们帮忙,坐公交车,遇上不给老人让座的老人,我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路上见了不平之事,我也会多管闲事,从不管有什么后果。无论在谁面前,我都不习惯说大话套话空话奉承话,那怕知道那是人家爱听的,我敞开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说一,有二是二,从不藏掖拿捏。吃饭,我喜欢吃自己做的农家饭,油水少点,但健康卫生,馍喜欢自家蒸的馍,虽然不白,但吃起来筋道可口。到了冬天,我也会尝试着压点酸菜、烧点花椒水泡点咸菜,煮一锅粘稠粘稠喝起来滋润到心的玉米糁子,打点从小吃惯了的搅团泼上蒜水,吃个肚子滚瓜溜圆的舒坦……粗茶淡饭养人嘛。由于从小家境的原因,穿衣服也不甚讲究,虽然挣着工资,但要让我掏钱买个几千元的衣服,可是十分心疼和舍不得的。
   
我喜欢家乡清澈的县河、白水河,喜欢农村清新的空气,美丽和谐的环境。喜欢迎春花开的时节,微风轻拂着柳树枝梢,桐树枝头鸟儿啁啾,桃杏花间蝴蝶起舞。喜欢暑气蒸腾的夏日,大家围坐在老树下说说东长西短,喜欢秋天看着地里丰收的庄稼喜上眉梢,喜欢冬天飞雪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坐在烧的热乎乎的炕上,展望着来年的美好日子。我更喜悦和我的父母一样勤劳淳朴的乡邻们,见了面真诚地嘘寒问暖,有了事真诚地帮忙助力;他们农忙时协作着点种、除草、收获,农闲时,相跟着上集赶会。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实在,每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每天的觉都睡得踏实。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农村娃,是从小玩着泥巴、滚着铁环、踢着母亲手做的鸡毛毽子长大的农村娃,是吃着家乡的玉米糁子、酸菜燃面长大的农村娃,是住着父母亲手盖的胡基房长大的农村娃,所以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得依恋。农家饭菜养就了我们红扑扑的脸,成就了我们红扑扑的心。虽然有人说,往上数三代,谁家都是农民,那个都是农村娃,但我这农村娃是土生土长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所以,虽然进了城,当了二十多年的城里人了,但我骨子里还是农民,有空还是会往家乡跑,我眷恋着家乡的村落小巷、土地物产、树木花草,眷恋着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对乡村的下一代怀着浓厚得希望……我以我的农村家乡而自豪,我更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日子过得更美好!

上一篇:淬火时节
下一篇: 父亲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