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父辈优良传统 积极作为奉献社会 |
2016/4/28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2854 |
继承辈优良传统 积极作为奉献社会 强蔚杰 1998年,民建渭南市委根据统战工作的形势,在韩城发展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会员,统战部陈爱丽部长到单位走访,党总支对我的工作表现做了肯定。陈爱丽询问了我的社会关系情况,就我加入民建的意愿进行深切交谈。于是, 1999年8月,经民建渭南市委批准,我成为韩城第一批加入民建的会员。 受父辈影响,少年时期就认识熟悉了许多民主人士以及和他们交往的党员老干部。最初懵懂地觉得,他们在座谈和相聚中相敬谦和,说话富有哲理,做人风清气正,爱党爱国的情怀处处流露在言语之中,人品和知识令人敬重。从1977年参加工作后,慢慢得知这些人大多是文化教育界有名望的人,许多党的干部和他们成为坦诚相见的朋友,这既是统一战线的工作,也是对民主人士的敬重和关怀。当时我也翻看了一些学习资料,如“时事手册”、“盟讯”、党派简史、文史资料等,渐渐懂得了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民主党派是“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爱国参政党组织,那时候就有加入的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一名职工,知识能力远远达不到这个层面,所以犹豫不决。民建吸收我加入组织,实现了我人生的夙愿。但如何尽到新的历史时期党派成员职责,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老一辈民主人士的优良传统。想起父亲强晏堂和几位民主人士前辈的往事,怀念和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我在怀念中学习他们的品德和爱国情怀,以砥砺我在统一战线新的形势下开拓前行。 我的父亲 1950年3月,父亲加入民盟,曾任过三届民盟县委委员, 1985年担任了民盟分部主委。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用微薄的工资,养育着老人和我们七个子女。在我印象中,他非常节俭,一支自来水钢笔用了几十年,但对家住农村、在外上学的学生总是大力支持和鼓励。当时,经常有在外学生来回吃住都在我家,对经济特别困难的,走时父亲还要给他们支助路费。晚年时期,父亲还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活动,参加民盟的组织生活。他以春风化雨的情怀,教育和鼓励学生上进。他的学生中英才甚众,后来奋战在祖国的各条战线,当他的学生们回乡探望他、说到祖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成绩时,父亲的总是显得荣光焕发,学生们的成绩让他感到了奉献教坛的荣光。我想,当时父亲供职的城关中学二门牌匾上所书 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也是他老人家一生默默奉献、教书育人人真实写照,表现了一个民主人士对社会的热爱。 老一辈知识分子经历过封建社会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黑暗,在追求民主进步的历程中,受共产党人的影响,参加到统一战线下的党派组织,他们在各自的工作环境中,以渊博的知识服务社会,用他们的人品德行影响和激励着不同时期的人们。许多学子成长为精英,在各个战线表现出色,许多人的家庭被评为文明的典型和全国“五好家庭”,郭建安、王即民、王莉等许多人常说:感激他们的老师启蒙教育和正派做人的鼓励。正像段洁(解放时任县长)在晚年书信中所说:你们是一贯倾向党、忠诚党的事业,为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继承老一辈民主人士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自身建设,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许多不良风气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一些人把干工作视为“混”甚至“玩”,到一块嘴上谝的是“炸”“胡”“听”,心中想的是牌桌,不过组织生活,不遵守组织纪律,反映的是精神的懈怠和理想信念的丧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民主家庭的成员,回顾几位民主人士的大写人生,无疑对我们传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弘扬正气大有裨益。 多年来,我以几位老人家为榜样,努力工作奉献社会,曾连续九年被市政协评为“先进工作者”,有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被市纠风办等十多个单位聘为行风监督员,但和前辈们相比还差的太远,和新时期服务大局促发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央统战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回想父辈们的经历,让我增强了继承民主党派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我将发挥余热,积极奉献,当好祖国统一、文明富强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建设者,让自身的才华在这一伟大的时代发光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