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醋 蒜 |
2016/8/31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282 |
糖 醋 蒜 张申 大蒜抽过蒜薹后,就接近成熟期。此时采挖的鲜嫩大蒜,是加工糖醋蒜的上好材料。只有用接近成熟的大蒜才能加工出鲜亮、脆嫩、酸甜可口糖醋蒜。这种小菜既好吃又好保存,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前些年,不少家庭都自己加工制作。这些年人们手头富裕了,就懒得去自己加工,大多买着吃。 朋友老魏做酱醋生意,主营酱醋,附带加工一些如糖醋蒜一类的佐餐小菜,生意就特别好。 老魏一生不容易,有着坎坷的经历,但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闯过了一道道的坎。勤奋善良,不怕吃苦的品性,使他练就了一套酱醋加工的过硬本领。他的产品货真价实,从不掺假,诚信经营。在西北农学院担任实习工厂厂长的经历,也帮助他成为了一名小县城少有的食品工程师。 和老魏相识可以叫以文会友。老魏擅长作诗,他写的诗平易近人,具有浓厚民歌的味道。老魏用诗歌做产品广告,诗歌在做生意上派上了用场。不少人从老魏酱醋厂门前经过,就会被一块块写满宣传产品诗歌的纸牌吸引。看到这些秦汁秦味的诗歌,我有了结识作者的冲动,于是就走进加工厂的大院,就有了和老魏的相识,渐渐成了朋友。每次进老城,总时不时去看看老魏。说说生意,讲讲诗词,拉拉家常,其乐融融。 一次我走进老魏的酱醋厂,老魏不在,看看门未关,知道不会走远。就自己搬个小凳坐在院子里,一边看老魏挂在墙上的诗作,一边等老魏归来。此时一位老者骑着电动自行车进了院子,于是反宾为主,招呼老者坐下,随意交谈起来。老者红光满面,一双略带狡狡黠的小眼睛挂在不大的脸上,个子不高显得挺结实,一套黑色的旧衣服略显肥大。初见时感觉面熟,略加思索,就想起在市图书馆见过面。当时我到设在图书馆的诗词学会办事,学会人不在。借着等人的机会,就走进图书馆阅报室翻报纸。当时图书馆阅报室的人不多,只见一位老者一边看报,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如此认真读报的状况在文化革命时期比较常见,那时人们认为报上说的就是中央政策,马虎不得。近些年思想开放,再加上一些不入流的报纸胡编一些绯闻佚事,读报大多成为一种消遣。老者不入时的认真读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相见,说起来算是熟人。于是山南海北,东拉西扯地聊起来。于是很快知道老者姓孔,住在离老城十来里的黄河边上一个村庄,七十多岁,树人中学的退休骨干教师,退休后返聘从教多年。退休金两千多元,和我比算是高收入。孩子们长大成家,老两口身体健康,日子过得挺滋润。 不多时,老魏回来了。 其实不用说我也明白,老汉不愿花钱。人说,人老有三大特点:怕死,爱钱,没瞌睡。我认为 原来,是我错怪老孔了。对于自己的想法,我心里就和老魏的糖醋蒜一样,甜滋滋又带几分酸溜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