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那暖暖的土炕(坯pei)

2016/12/15   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1106 

                                   那暖暖的土炕(坯pei

郭珺

到农村去了一趟,由于天冷,朋友招待坐到了烧得热乎乎的土(pei)上。多年住在在城里,冬天也坐热炕,有电褥的那种,但总感觉没有土炕那样舒坦,用土话说,就是火大。坐在溢满浓浓回忆的土炕上,那种透心的温暖舒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上世纪的农村,住房不甚至宽余,农村二三分地的院子里,大多盖上四间东房,一家二、三代人住在一起,上一辈一两间,下两辈两间。除非是孩子大得很了,或者是要结婚了,这才另盖新房或者划院子再盖房子。院子里,不仅有伙房,还有牛棚、猪圈,鸡舍,冬天还放着大堆的庄稼秸秆等。这些秸秆,既是牲口的口粮也是人们做饭烧炕的燃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条件较好的人家,会将伙房盖得大点,用墙隔出一个让炉子通火的炕,作为老人的住处或自己两口的卧房。

农村的炕大,两米多宽近三米长的那种,一般可以睡五六个人。天冷的时候,一家人大白天都坐在大土炕上唠嗑,穷乐活也是其乐无穷的。

在农村,盘炕是件很讲究的技术活,不是一般人可以弄得了的。一个炕要用上七八年到十来年的时间,炕盘得好,烟囱出为烟利,炕热得快;盘得不好,炕不仅不导热,烟囱还老倒风。所以一般盘炕,是要请师傅的。请师傅不仅要管几顿饭,还得准备几盅小酒(代销店打的,一毛钱一小提大概二两的那种)。父亲是盘炕的专家,别人家盘炕他时常去帮忙,所以我家盘炕是不用请师傅的。盘炕用的胡基、泥基子、土等物件,是父亲新手做的,是提早准备好的。盘炕时,会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母亲和我们几个帮忙和泥策泥打下手。摆胡基,摆泥基子,抺炕面子……父亲做这一切时,神采是飞扬的,动作是麻利的。炕盘好后,还要试火,看看烟囱利不利。

炕盘好了,秋玉米也成熟了。收罢玉米,将一抱抱的玉米秆整齐地码放在地头僻静处,小部分堆放在院子没房子的角落。经过一个多月的风吹日晒,到冬天烧炕时,就差不多干透了。于是每天晚上,人们都要抱玉米秆烧炕。最喜欢点火时的感觉,火柴一划,手伸进炕洞里一点,那干透了的玉米秆先是叶,后是秆,便呼呼地烧了起来。十几分种的时间,炕就开始热火起来。上到炕上,将光光的身子贴在热热的被褥上,那种舒适惬意,是语言难以形容的。

烧炕用的是玉米秆,煨炕用的则是麦秸衣子,就是麦子碾打后的麦壳麦芒连同短小的麦秸等。这些东西盖在炕洞里的火上,烧得慢,可以起到节省柴火和保温的效果。到火快灭的时候,在炕洞里埋入两个细长细长的红薯,半个钟头之后,那烤得软绵香甜皮焦里黄的红薯,就成了守在炕上不睡的孩子们美味可口的零食。

也有直接用炉子烧炕的,盘炕时在炕塄边中间三分之一处盘个炉子,炉子与炕用一块砖头隔着。炉子一炉二用,做饭烧水时将砖合上,火不进炕。用完后拉开砖头,热气直通炕里,并顺着曲里拐弯的炕底通道传导到全炕。这样的炕,烧的是用土和煤和就的煤页片子,炕全天都是热的,最适合女人们坐着做针线活。

后来出嫁了,家中用的是席梦思,生有铁炉子,热炕这东西离生活越来越远了。只是在冬天回到娘家时,能享受享受热炕的乐趣。脱掉鞋子,上到烧得热乎乎的炕上,被子,是母亲一大早就铺开暖好的。要做的,只是将脚伸进去而已。

   出了正月,大地回暖,各家的炕洞不再烧火,烟囱也不再冒烟了。因为春天,已悄然地走回到了人间。

    老炕好是好,就是有点脏。由于是土抹的炕在面子,炕上要铺席,席上再铺褥子等,所以时常稍长,就得揭开席清理炕上磨出来的土,这让一些讲究的城里人心里膈应,所以不大喜欢。但是对久居在农村的人们来说,炕可是宝贝,因为它不仅实用实惠,还让他们在物质短缺的年代得到了温暖。这些年好过了,好多农村家庭都拆掉旧房盖起新房,房里也都置了木床,家里有的还安上了暖气甚至地暖。但是,可能是难以忘本吧,有些家庭盖了新房,却还要在家中留一个洋化了的土炕。炕下面和老土炕一样,只是上面不再是土的,是用三合板或者木板封好的,看不见一点土星子。这个炕存在的目的,只是在年节或者有大门户时方便蒸馍范馍。

                         

上一篇:淬火时节
下一篇: 冬 夜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