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古城 |
2016/12/15 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1008 |
夜古城 马萌 白日里漫步古城,已是无数次了,但夜晚信步在古城,还是生平第一次,感觉很是不同。 和党派的几个乘夜而游,看游人如织,谈眼前的辉煌灯火、谈古城昔日境况和发展历程,大家深感今非昔比,变化翻天覆地,拿成语“日新月异”来形容,确实不为过。 参加工作到韩城二十多年了,酷爱文史的我对素有“小北京”之誉的韩城古城感情可为深矣。我常给文友们讲,韩城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文化氛围浓郁,这里历史沉淀厚重,我在这里完成了从一名地勘队员到一个文化人的华丽转身。记得有一次在西安市建国路开会,一个来自榆林的文友和我开玩笑,说我如果在家乡蒲城绝对是个刀客,而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有浸淫,却让我成为了一个文化人。虽说是开玩笑,但韩城的环境改变了我,却是真的。 从古城东关到隍庙古街,我与民革市委会董存义秘书长唠叨着各自的感受。眼前的街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做生意的店铺还没有打烊,谁会相信这是冬日里的古城,俨然一幅《韩城灯火图》。说句心里话,印象中的韩城正在向青砖灰瓦“回归”,相信未来会比平遥更具古城建筑魅力。在隍庙古街,我们观赏了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听着女歌手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心里不禁感叹,如今韩城也是充满希望:五十万人民致力于城市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父老乡亲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昂首阔步行进在建设黄河之滨中等城市的康庄大道上。演出虽是露天举行,但感觉不到丝毫寒意。身旁暖烘烘的燃气炉,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看露天电影,那时西北风凛冽,寒风刺骨,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袄、棉裤、棉窝窝,扛着板凳,看了个电影《六月雪》,却不小心丢了板凳,回去还挨了打。可这里多美呀,看节目还有免费的燃气炉可以取暖。听着歌声,抬头见久违了的月牙挂在天边,这些年忙工作,忙创作,晚上很少外出,记忆中的月牙,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乡下,在打麦场上嬉戏打闹时节,在夏日里门前乘凉时候,再就是十年前在薛峰水库创作读书时晚上看见过。 我的古城啊,我的第二故乡,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这颗黄河西岸璀璨的明珠,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工会 作者系民革韩城市金城支部副主委,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