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春蚕

2017/4/24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565 

 春蚕

薛永学

早晨,送孙子上学,孙女说,她要一只春蚕。她要蚕无非是为了玩,或者感到新奇。听了她的话,我给她讲了几句有关春蚕的古诗,比如“采桑南陌去””春蚕到死丝方尽”等等。但我在与孙女年龄相仿的的年月,养蚕不是出于玩和稀奇,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家庭经济建设所作的微薄贡献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养蚕是我家中最大的副业。

春三月,春寒料峭,乍热还冷,而养蚕正当时令。养蚕首当其冲是要将蚕卵孵化为幼蚕,孵化的温度不好把握。过低不行,过高卵会死去。而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是人的体温。于是把布满蚕卵的一张纸,系在腋下。那蚕卵不到芝麻粒的二分之一大,不论写作业、上课、吃饭、玩耍,都得格外小心。不然,不是脱落,就是挤碎。待到蚕卵孵化为幼蚕,得用小扫帚极轻微的拂拭,扫入盆盘一类器物中,然后放上嫰桑叶。据史书记载,古时候蚕卵孵化的时节,皇后娘娘都要率妃嫔、家贵妇和高官之妇,选择吉日祭祀蚕神。蚕者,天虫也。在春三月,普天下养蚕之人都要举行这一仪式,祈求上天保佑蚕事丰收。

新时代新社会,这一套免了。但养蚕是极精细的话儿。待到蚕儿有半过长时,就得把那盆盘中的蚕儿分散放入筛子类器物中,原来腋下那密密麻麻的小点,所须空间不过巴掌大小的一块麻纸,现在几个甚至十几个筛子也放不下了。蚕吃的多,长的快,桑叶撒入筛中,那龁食发出的声音,唰唰涮,像一阵紧似一阵的雨声。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桑叶,只见互相挤搡,抬头觅食的绿中略显灰色的蚕儿。这时候,家中后院的桑树叶儿己供不应求了,我得到野外去采折桑枝。可是村中的养蚕的不只我一家。村子附近的桑叶日见稀少,釆叶的范围越来越广,我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视。因为要上树去采树梢上的叶子。我至今都认为我上树的本领是哪时练出来的。

功夫总算没有白费。蚕宝宝身上终于泛白了,它们吐丝的时候到了。把它们食过的树枝和其它树枝放在筛子类器物上,它们就会爬上去作茧。它们作茧自缚。那茧大如红枣,雪白。大人把最大个儿的留十来只。其余的全放在锅里煮。留下的化为蚕蛾,繁衍后代。煮了的卖给国家,那钱,除了贴补家用,多数成了学费。

不可小看春蚕,它不仅是诗,还是丝绸之路得以形成的基础。我真的希望,一代一路的发展,会带给孙子一辈人更多的福气。

 

上一篇:不一样的冬天
下一篇: 拉坡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