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

韩城周原村(周爷(ya)婆(po)) 历史考略

2017/5/24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3203 

韩城周原村(周爷(ya)婆(po)) 历史考略

 

      地处陕西韩城市东北黄河岸边的周原大禹庙享誉国内外,是国保级文物单位和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过这里的人们只知道周原大禹是全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大禹建筑,但是为什么只有周原能完整保存,原因恐怕就鲜为人知。周原大禹庙身后的秘密和历史之谜,恐怕要超过大禹本身。

 

关于周初起源问题的研究概况

  关于周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关中土著说(这是传统之说),二是晋南说(以国学大师钱穆为代表,支持此观点的大师和专家有;吕思勉,陈梦家,王玉哲,邹衡,李民,杨升南,许倬云。

  钱穆的周人始源于晋南的理论,包括陈梦家,虽然都从逻辑上推到了韩城之周原堡,然而和所有专家学者一样,对韩城周原的地方历史缺乏系统的资料和细密的研究。所以周初起源之地至今仍无定论。


 周人起源之地——韩城周原堡

夏商晋西南豫西,周为八百里秦川,从晋地看也只在汾河河谷之间,周人最擅长农耕文化选在黄河流域底海拔原区周原村理由更充分。


                         周原村的地理位置

1、周原村又称周爷ya婆po,几千年来口口相传,一直叫到今天还这么叫着,爷ya婆po在韩城叫什么先人祖宗,谁的祖宗不是周姓的祖宗,是周人的祖宗。

2、周原村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活居住,有石斧实物为证,周原村地处黄河之滨,符合古人 滨水而居的原则。

3、周原村远在尧舜时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码头重镇见【禹贡】,南北贡船皆会与周原之岸边见雍正陕西通史  漕运

4、周原村位于汾河入河口西岸。钱穆在【古史地理论发】中曰:汾口西岸即韩城东之周原堡也,疑堡称周原奇来实古,禹渡一带,正公刘之诗所谓周原堡一带,则公刘之诗之。

5;《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2期: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左右,黄河“出禹门渡西南流至葫芦滩西南,有汾水注入,汾口西岸为韩城周原堡”,周原堡今一分为二南北周原堡,对岸今为寺后村,南百祥村。


         与周原村有关的历史文献

证一:

 周原大禹庙现存明朝万历年重修大禹庙碑文【夫今之周原即古成周之地,敦祀崇敬非即成周之美俗乎】。2010年4月北大历史系主任赵世俞教授来大禹庙考察时,我就这段碑文请教赵老师。我说:周原村最起码从周初就有啦,赵老师说:老张你说的没问题。此碑2010年8月21日好多国内外学者专家都看过。 

证二:大禹廟重修碑記

水坎也为天地0至0洞逆00无失信0平城永赖記

神禹功不哀然 北條水莫大于河00道河至龙门周原处南流濱故有禹廟嵗时赛报 

大清定隅敕縣肱腚臣祭0嶽凟德水00势东徙周原获燕狄父老子弟感神赐殖 

大庭门经行钢諸石登乐輪0000大0道狄之国岐下东四十里曰周原 

周原瞴瞴者是韩裔000        00名是原村和但                000    周原数千年000         

大     狄                            廟东北 

此碑年代不详 

         

此碑2014年3月13日在周原涝池发现,很多地方已被磨光,但主要信息还是令人振奋的(周原瞴瞴者是韩裔)岐山周人是韩城周原的后代。

证三:清朝道光年建张学昌祠堂之联语:“岐麦兴歌根深叶茂,清河别派源远流长”

证四:周原从明朝起就是韩城户数最多,九十户,人口最多,八百一十口人,是韩城最大的村庄(见明朝张士佩所著的《韩城县志》)。

证五:周原村原有古塔四座,各种庙宇及古建筑达三十余座,奇怪的是原来沟里黄河边,还建有多个不一样的娘娘洞,有碑文和大量照片为证 ,包括现存最完整的全国唯一的元朝大禹庙,足见昔日周原村的辉煌。

证六:周原堡原四周筑有城墙,开设四门,各有题额,东曰“东带黄河”,西曰“相里招商”,南曰“周原瞴瞴”,北曰“虎踞龙盘”。

证七:周原寨是韩城最大最古老的古寨,自古以来,各朝代均将其列入韩城县志古迹之中,宋以前就有,元代再修,明胡将军屯兵,清初明巡抚刘永祚密练义军三千反清,民国杨虎城曾攻寨无果,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有史可查,自古多战事,原寨子光吃水井就达七口之多,建筑物更是无比辉煌。

证八:因为历史悠久,周原形成了绝无仅有的祠堂文化,全村现有祠堂八座,光张氏祠堂现存四座,其建筑年代和数量均为全国罕见。明韩城县志记述,周原是韩城最大人口最多之村庄。

 证九;周原还从汉代以来,形成了以“三荒”带“约集”的锣鼓文化,其特点类似战鼓,其章法奇特、轻重缓急、阴阳顿挫,是独一无二的古老的传统鼓种。已故原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张贞祥曾给予周原锣鼓及神楼以高度评价及定位。此说与周爷(yá)婆(pó)历史有关连。

证十:据卫先范所著明朝老家谱中:“据昆山家谱云:源流亦出自河东则太平之北柴村,固卫氏沮漆地也。明初远祖兄弟者九”。

证十一:《诗经》《绵》周原瞴瞴。

证十二:《诗经》《公刘》写公刘离开晋地。

 证十三:诗经《韩奕》奕奕梁山,唯禹甸之。

证十四:《诗经》《汾沮洳》解析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彼,对面,汾;山西汾河。洳沮;低湿,此处是指汾河滩,就是陕西韩城周原堡对面黄河与汾河交会处的地方。此诗描写了一个在河滩采桑挖野菜的姑娘,见到对面英俊小伙时的爱慕之情。此周原,彼万荣。这首诗对周人发展壮大始于韩城周原,是一个完美的诠释和总结。

证十五:1986年4月,韩城苏东乡金盆村出土的唐白敬宗墓誌铭:【绍赐庄宅二所,在同州韩城县临汾乡紫贝里,府君所居者是也。】临汾本是山西地望名(庆节“国于豳”, 其京与豳在汉代的临汾),那么是谁将此名,从山西带到了韩城周原这片土地的,我想只有周人只有公刘,既然来了临汾,哪么豳也应该到了韩城。如果从公刘就去了彬县,哪么十一代古公亶父又何来一个逾梁山。

设公刘先去豳(山西临汾)被狄人挤压,无奈又西迁到韩城周原生活。十一代后,古公亶父又被迫逾梁山,西迁至宝鸡岐山,那么同样周原是周人发展壮大之地,所以将周原地名也带到了西岐,还将国号定为周。这样才能从逻辑上说的过去,此事与国学大师钱穆的观点十分吻合,而非巧合。因为这才是历史的本来。

综上所述,周人的发详振兴之地,就在周原堡,即今陕西韩城周原村。


更多>>

站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