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

白鹿原上

2017/12/8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2637 

 

白鹿原上

 


 一部横跨50年的历史演义,在陈忠实先生笔下拉开了序幕。《白鹿原》的横空出世,让这个守护在千年古都西安城东南方向的黄土台塬,迈出了关中紧锁的大门,走向了每一位国人的心中。

 说不尽的故事,诉不尽的苦难,把旧中国里人们经历的那些艰辛,集中到白鹿原这个村子里。塬上那些憨厚的农民,用勤劳的双手,把那片比自己的命还重要的黄土地耕种了一春又一秋。塬上的黄土地给那些淳朴农人带来了麦子丰收的喜悦,更有欠收时的泪水。任凭塬下的风云变幻,塬上这片土地上的小麦,依旧在旱涝之间徘徊,春种秋收。所有的一切,都夹杂在这西北风凌冽的塬上。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白鹿原,与巍峨蜿蜒的秦岭瑶瑶相望,演绎着风霜雪雨的故事。世事变迁,白鹿原这片黄土地万年永恒。

 虽然关中人那种憨厚而又倔强的性格,体现在每一个白鹿原男人的身上。但每一个白鹿原的男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性格,有白嘉轩的大度,有鹿子霖的狡诈,这两种正邪相对的力量始终在白鹿原上较量着。白嘉轩在族长的选举中胜出,不甘落后的鹿子霖却歪打正着,通过走后门给自己好歹弄回来个管族长的乡约,这个头衔虽不是吃财政饭的,但总算是胜过白嘉轩一筹,怎么也能穿个官服出来在塬上显摆显摆,就差在祖坟上放铳子了。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已经历三代人,还在继续。在这塬上,还有鹿三的木讷和忠厚,更有黑娃的不安与挑战。老实巴交的鹿三,把自己的一生都定格在白家马棚里,不善言辞的他,却是一把种庄稼的好把式,白家的地虽不是他的,但他把白家的地种的比自家的还好。想比之下,黑娃就不是那么安份,逃离白鹿原去当麦客,在郭举人家和田小娥一见钟情,追求自由的他,纵然不顾封建社会的礼制与舆论,用尽全力去爱那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女人。作为鹿三的儿子,黑娃是在马棚里长大,鹿三的老实木讷,却没有遗传给他这个儿子。自小受人白眼的黑娃不甘愿像父亲那样沉默,勇于反抗的精神随时可能在骨子里爆发出来。白鹿原上的男人们,虽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也有冲破封建枷锁的愿望,但始终规守在白鹿原家族祠堂的祖制之下。

 侍奉丈夫、孝敬老人、养育儿女,这样的传统观念存在于每一个女人的心中。当然,白鹿原的女人也有着这样的美德。但每一个女人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仙草的洒脱和直爽,但有不忘相夫教子,料理家务。小娥的放浪不羁,努力在冲破封建枷锁的束缚,但至始至终不会忘记她真爱着的黑娃。也有白嘉轩母亲的传统思维和白灵的新思想,虽然白灵是他婆(奶奶)看着长大的,自小生活在白家这个院子里,但革命的新思潮发展,在白灵那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完全不同的新旧思维在这个院子里和平相处。虽然,他们都有各自不一样的性格和人生轨迹,但始终被祖宗祠堂的力量召唤在一起。

 岁月的年轮深深地刻印在白鹿原那老实憨厚的农民的脸上。春去秋来,白鹿原上的庄稼收获了一茬又一茬。在时光的流失间隙,有老一辈人已经渐渐老去,有新一代年轻人在慢慢长大。

 当年在一起玩耍的那群孩子,如今已陆续经成家立业。鹿兆鹏的新式学堂和白孝文的传统书院在白鹿原上相互挤兑,新式教育与传统理念在这里碰撞出火花。黑娃的倔强把关中男人的性格书写的淋淋尽致。鹿三粗狂的教育方式和其长工的身份让黑娃从小就被压榨在生活的最底层。虽然,白嘉轩对待黑娃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但主仆有别,长工,这一层身份在那个年代永远都不可能和主家的人平起平坐。吃饭也罢,生活也罢,永远都在主家的后院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可僭越的心理观念,使得鹿三永远不可能坐上主家的饭桌。黑娃跟随他达(爸),即使再有反叛精神,即使白嘉轩再怎么宽容,但在那个年代,黑娃的命运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即被定格在低人一等的后院里。

 和平与战乱交替前行,白鹿原上的人们始终在苦苦挣扎,努力的为了填饱肚子而苟且偷生。大清帝国被革命的呐喊声淹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原本以为会看到胜利果实的喜悦,但枪炮声依旧不断从西安城里传来。清朝封建的辫子被剪断后,迎来的却是军阀割据的战乱不熄。白鹿原没有因为它远在郊外而避开战火的硝烟,却因为它是西安的粮仓,而始终为西安城的战乱所纠缠。

 西安城被乱军围困,城池失火殃及鱼池。白鹿原自然无法逃过这一劫。老实憨厚的农民被逼迫交军粮,一次又一次,几乎是掏空了所有的家底。毕竟枪杆子里那子弹是不长眼睛的,镇嵩军的臭名昭著是众所周知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无力用锄头去反抗这一切。虽然,心理在骂娘,但打掉牙还得往自己肚子里咽,敢怒而不敢言。白鹿原自古以来就不是平凡之地,人才辈出的这里,刚刚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已经开始支撑塬上的这个大家庭。鹿兆鹏的良策和黑娃的勇敢捆绑在一起,保住了农民的口粮,一把大火,赶走了拿着枪杆子的痞子兵。
    故事没有结束,兵荒马乱的世道还在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剧幕,仁义白鹿原上的人们依旧在挣扎中祈求生存。当白鹿原的人们还在讨论每年的收成时,塬下已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武昌起义,大清灭亡,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震彻华夏,但白鹿原似乎是世外桃源,不论塬下天翻地覆,塬上依旧按部就班地在在耕种着几千年来的永恒不变的黄土地。虽有朱先生的智慧,有鹿兆鹏带来的先进思维,但一时无法改变传承千年的封建礼制。田小娥与黑娃的自由恋爱仅仅得到鹿兆鹏的认可。在塬上人看来,这是违反祖制的事,是需要受到族规的严厉惩处。在鹿三的眼里,这是天大的丑事,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更慎的是,田小娥的到来,让他的主人白家背上了耻辱的黑锅。塬上的人被这样的传统观念始终束缚着,闲言碎语的唾沫星子把鹿三乃至白家淹没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里。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上演。鹿三手中的那把梭镖钢刀,是封建余孽集成的丑恶,小娥的死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是被固有的传统观念所抹扼杀。鹿三也走了,他一辈子都是在白家的马棚里度过,致死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忠心耿耿地为白家奉献了自己大半生的光阴。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关中人那种淡淡的惆怅,那种憨厚的老实,更是那种被封建思维奴化的小心与谨慎。

 悲哀的结局,让人心痛不已。虽然那个不安的年代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雨中,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那栩栩如生的形象,依旧活在这白鹿原上。


更多>>

站内公告